百年工匠故事,厚植家国情怀|中国工匠名人事迹——战国时期
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机械与土木工程技术发展的关键阶段,在军事、农业和水利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。青铜与铁制武器的精进、弩机的广泛应用展现了机械制造的精密化;都江堰和郑国渠等大型水利工程,以其科学的规划设计成为古代工程典范;各国长城与城防体系的修筑则体现了大规模土木工程的成熟。
壹
人物介绍

鲁班(公元前507年—公元前444年),姓公输,名般,又称公输子、公输盘,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鲁国人(今山东曲阜)。
主要事迹:发明锯子、创制曲尺(鲁班尺)、发明云梯。
贰
人物介绍

墨子(约公元前470年—前391年),名翟,战国初期著名思想家、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,墨家学派创始人。
主要事迹:在光学领域发现小孔成像原理、发明悬门、转射机等守城器械、创立墨家学派。
叁
人物介绍

李冰(约公元前3世纪),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,约在秦昭襄王(公元前306年—前251年)时期被任命为蜀郡太守。
主要事迹:主持修建都江堰、治理蜀地水患。
精神传承
战国时期的科技先驱鲁班、墨子和李冰,以其卓越成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:鲁班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开创实用技艺,将创新融入日用民生;墨子秉持科技向善的理念,在军事防御中展现人文关怀,彰显了技术伦理的高度;李冰则以道法自然的智慧,创造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都江堰,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典范。这三种精神——追求卓越的匠心、以人为本的仁心、顺应天道的慧心,共同构成了中华科技文明的精髓。
初审|韩凯旭
复审|杨洋
终审|姚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