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工匠名人事迹——现当代(三)
中国现当代(1949年至今):新中国成立后,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,传统艺术与红色经典交相辉映。“两弹一星”奠定科技基础。改革开放推动文化多元化,科技腾飞,载人航天、超级计算机取得突破。新时代以来,5G、高铁、探月工程领先世界,文化产业数字化创新,科技实力跻身全球前列。

吴文俊(1919-2017),生于上海,是中国科学院院士,被誉为“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奠基人”“中国现代数学研究的开拓者”之一。
主要事迹:开创数学机械化研究,奠定机器证明理论基石。创立“吴方法”解决几何定理自动证明难题,为推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融合作出里程碑式贡献。

林同炎(1912-2003),生于福州,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、土木工程学家,被誉为“预应力混凝土之父”“现代桥梁工程先驱”之一。
主要事迹: 开创预应力混凝土理论,革新桥梁工程技术。主导金门大桥抗震加固等重大工程,创立“林氏法”,为国际建筑工程发展作出重要贡献。
他们是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的开拓者:一位创立预应力混凝土理论,革新桥梁建造技术;一位奠基航天测控系统,推动自动化发展。面对技术封锁,二人突破关键瓶颈,培养了专业人才。其创新成果成为行业标杆,激励后人攻克技术难题,展现了机械工程人的创新精神和报国情怀。
初审|韩凯旭
复审|杨洋
终审|姚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