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工匠名人事迹——现当代(四)
新中国成立后(1949年至今),民生建设与工业体系同步奠基,农田水利兴修与重工业布局筑牢发展根基。改革开放激活市场活力,民营经济崛起与对外贸易扩张,让中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。新时代以来,脱贫攻坚实现全面胜利,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,数字经济、新能源产业领跑全球,高质量发展蓝图持续铺展。

孙钧(1926年-2023年),生于江苏苏州,中国科学院院士,被誉为“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学科的开拓者”“软土地基工程学科奠基人”之一。
主要事迹:提出地下结构抗震、抗爆设计核心工法,为越江隧道、城市地铁等重大土木工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。

王选(1937年-2006年),生于上海,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,被誉为“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”“当代毕昇”。
主要事迹:主导照排系统中机械结构与光学部件的适配设计, 推动传统印刷“铅字机械”向“激光照排机械系统”升级,促成我国出版印刷装备从传统机械向数字化机械的产业转型。
孙钧、王选二人是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的精神灯塔:一位以“理论破壁”的执着,用预应力混凝土理论为桥梁建造穿上“坚不可摧的技术铠甲”,让传统工程焕发新生;一位以“航天逐梦”的坚守,为航天测控系统筑牢“精准领航的智慧内核”,为自动化发展插上腾飞之翼。
初审:韩凯旭
复审:杨洋
终审:姚楠